-
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外用药对比
日期:2022-10-08 16:36:53
带状疱疹后神经痛(PHN)是带状疱疹最常见,也是最难治的并发症。PHN的药物治疗原则是尽早、足量、足疗程及联合治疗。通常会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用药,多靶点镇痛,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下面对比一下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外用药,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提供一些用药参考。
单一药物无法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
PHN的发生机制复杂,目前不完全明了,神经可塑性是PHN产生的基础,其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、中枢敏化,且外周敏化早于中枢敏化。疱疹病毒损伤感觉神经,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经化学、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,引起外周伤害性感受器敏化,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。脊髓及脊髓以上痛觉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异常升高或突触传递增强,从而放大疼痛信号的传递,对阈上刺激的反应增强等病理生理过程。
所以单一药物难以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。
指南推荐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
在PHN治疗过程中,超过半数患者需要转换治疗方案,约1/3患者需要在治疗中加入其他药物,单一药物治疗,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。而中枢口服药物联用方案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,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不如人意。
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》中提到,联合用药应选择不同机制、疗效相加或协同而不良反应不相加的药物。
局部外用镇痛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,具有疗效显著、药物相互作用小、副作用少、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,常用于治疗PHN等各种慢性疼痛。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外用药有哪些,有什么不同。
一项Meta分析共纳入12项临床研究,研究外用药物治疗PHN的疗效和安全性,其中包含6种治疗PHN的外用药物,它们分别是:阿司匹林/、双氯芬酸、高浓度辣椒素、吲哚美辛、低浓度辣椒素、以及利多卡因,他们的剂型包括贴剂、乳膏、、滴剂和泵喷雾。
与局部治疗相比中发现,其高浓度辣椒素与利多卡因对PHN具有有效的镇痛作用相似;阿司匹林与利多卡因相比较,阿司匹林具有通过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合成和释放的机制,而利多卡因它具有钠通道阻断作用,同时还可以抑制受损组织的炎症因子,这也在疼痛中起重要作用,镇痛效果更优。
另外,在不良反应率上以上双氯芬酸、高浓度辣椒素、吲哚美辛、低浓度辣椒素和利多卡因进行对比后发现,利多卡因的不良反应更少,可能是最佳的PHN的外用药物。它能够有效阻止外周敏化的发展,阻止外周敏化可进一步预防中枢敏化,进而还可以预防产生PHN的发生。
大量临床研究表明,5%利多卡因凝胶贴剂可显著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(PHN)患者的疼痛,改善患者的情绪、认知及生活质量,且长期疗效显著、安全性好,患者满意度高,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治疗PHN的一线药物。
此外,5%利多卡因凝胶贴剂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较小,与其他药物联用可显著提高疗效,尤其适用于高龄或存在复杂合并症的PHN患者。得百宁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是5%利多卡因的代表药物,临床使用广泛值得推广使用。
得百宁利多卡因凝胶贴膏使用方面,安全性高,患者耐受性良好。它的贴布好贴易撕,透气性好,弹性大,不粘毛、无贴痛,且药物缓慢释放,持续镇痛,药效维持12小时,耐受性良好。
关于“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外用药对比”的话题,文章已经做出了详细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。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,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。
-
冷热交替警惕"血管风暴":科学守护心血管健康
近日,在新华社发布的健康资讯里,一则于泳池边突发的惊险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。福建泉州50多岁的陈先生在游泳时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。他在常温泳
-
立春护心正当时,警惕心肌缺血,速效救心丸成为“护心卫士”
当立春节气翩然而至,世间万物都在春风的轻抚下逐渐苏醒,焕发出勃勃生机。然而,在这温暖与希望交织的美好时节,却有一些健康隐患悄然潜伏,尤
-
东北人速看!警惕身边的“伤心陷阱”,冠心病急救指南请收好
在我国的东北地区,每到冬季,室外是冰天雪地,室内则是温暖的暖气房。然而,就在这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背后,却隐藏着对东北居民心脏健康的巨大
-
节后心血管疾病高发,春节期间这些行为是“罪魁祸首”!
随着春节的欢声笑语渐渐淡去,我们迎来了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。但此时,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正悄然逼近——心血管疾病。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,